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体育领域也不断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日作为亚洲体育大国,在体育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更是呈现出愈加紧密的态势。其中,体育直播的联动便是中日体育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日之间的体育直播联动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4年,CCTV5首次转播了中日女排友谊赛,拉开了两国体育直播合作的序幕。此后,中日两国在足球、篮球、网球等多个运动项目上开展了广泛的直播合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
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又名“春茧”,位于深圳市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北临滨海大道,西临科苑南路,东临沙河西路,南临深圳湾内湖,规划用地面积为30多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33万平方米。 作为深圳大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在大运会期间承担开幕式、乒乓球预决赛等项目。 该处场馆建设已全部完成,其中承办开幕式的体育场正在搭建布景,并同步进行紧张的排练。 承担大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体育馆已经可以使用,6月份曾成功举办了深圳大运会前最高级别的测试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 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分会场, 也是深圳未来的重点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 整个项目占地约30.74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深圳市的又一座标志性建筑。 目录简介地理位置及地形节能环保设计四大平台五大特点“一场两馆”活动赛事经济战略展开编辑本段简介项目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 其中,规划建设2万个固定座位的主体育场将承担大运会足球预赛的比赛和训练功能;可容纳1.3万名观众的主体育馆将成为大运会兵乓球比赛的主要场馆;同时游泳馆也将承担游泳比赛的训练功能。 深圳湾体育中心在设计上也是体育建筑的一大创新,名为“春茧”的独特设计通过用白色巨型网架结构做成的大屋面将“一场两馆”和商业设施进行建筑空间一体化的整合,另外该项目一体化、复合化、活性化的设计对赛前赛后的综合利用十分有利。 大运会之后,该中心,面对广大市民开放,成为全民健身的核心场所以及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赛场。 目前深圳湾体育中心工程正在进行软基处理阶段,计划2010年4月30日完成钢结构吊装,2010年8月30日完成整体屋面封闭,2010年12月31日工程竣工验收,2011年6月进行体育设施验收。 主体育馆“春茧”编辑本段地理位置及地形外形酷似“春茧”的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区海德三道与科苑大道交口处,是一个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30.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地图位置,主要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中心、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体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 ?这个设计中最大的亮点是能看到海的体育场。 在设计之初,中日两家设计方就充分考虑了体育中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深圳湾畔的这个地块是南山的一块宝地,将来的规划是高端的金融商务区,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所以,深圳湾体育中心将3个主要设施“一场两馆”在南部进行了一体化紧凑设计,以钢结构的单层空间网壳构成一个整体,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三大设施覆盖在一个屋面下的、动态的一体化空间下,整合成一个新颖的体育设施。 这样的设计方式是国内首创,同际鲜有,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保留最大的、利于今后发展的室外用地。 同时,这一场两馆又不像传统的场馆,有封闭的围墙,它是开放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通透的开口,均可以通过舒展的缓坡轻松进入,方便市民出入,也达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 特别是最东端(体育场一边),结合深圳湾靠海的特点,大胆地“切”出了一个通透的剖面,横跨100多米,像一个开放的“落地窗”,这样,坐在体育场里就可以看到大海,为了更加突出这种无敌景观,这个剖面上又设计了一个横跨120米的展望天桥,届时,市民可以在那里喝着咖啡,一边看比赛,一边赏海景。 编辑本段节能环保设计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设计中,节能是很重要的一块。 由于有众多的通口,这里自然通风会非常好,同时利用峰谷电价,采取冰蓄冷的方式,可以节约很多空调电力。 体育馆屋顶采用的是LOW-E玻璃,透光不透热,两侧的玻璃幕墙是可开启的。 同时,体育中心还充分利用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海水,采用海水源热泵系统及其他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各种节能系统。 体育中心结构的各个小板块连接处,都有一个个槽,设计师称之为天沟,将来雨水将通过数以万计的天沟收集,用于整个体育中心的冷却水、绿化用水等。 考虑到深圳湾体育中心靠海,钢结构将受到海盐腐蚀的考验,钢结构将涂上特别的防护涂料,屋面则采用不锈钢,同时,这些材料也有一定的自洁性,通过雨水的冲刷,在将来的运营中起到自我清洁的功能。 形似“春茧”的钢结构外壳让这里成为标志性的城市景观,深圳湾体育中心将钢结构屋架的形式通过合理的设计表面化钢结构屋架既是结构构件,又具有装饰功能,表里如一。 通过屋面的钢结构与巧妙设计的支撑柱体,创造出一种具有开放感、轻快感、真实自然的建筑空间。 支撑大屋面的柱子在端部缓慢的分成4个曲线支撑体,与上部的格子梁交叉处连接,形成树状支撑体系。 编辑本段四大平台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以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一场两馆”为主体,以大运会举行为契机,以大型赛事为依托,以全民健身为重点,集体育比赛、运动训练、全民健身、会展博览、商贸购物、文艺汇演、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型体育中心。 深圳市及体育中心所在的南山区,将充分开发利用中心的复合功能,打造四大平台——品牌赛事平台目前,深圳后海体育中心F1摩托艇落户南山10年,2008年直线竞速车王挑战赛总决赛也将筹备举行。 深圳湾体育中心将依托优越的场馆设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圳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整合各项场馆设施、科研攻关、营养配餐、运动损伤康复和理疗等机构,以高科技、系统化、多功能的综合服务吸引各级别运动队、运动员前来训练。 经过一定时期的经营、发展与完善后,体育中心将成为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的专业训练和业余培训服务中心,培育出适合南山的品牌赛事。 休闲健身平台深圳湾体育中心除保证训练、竞赛、商务办公外,还将向社会开放,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健身活动,满足深圳市民的体育消费需求。 针对南山区人口结构以高学历、高技术居多的特征,以及一般大众的健身娱乐需求,可以引入体育公园的概念,强调人的体育文化、体育休闲意识和大型体育设施的公园化;利用“一场两馆”及其室外的空间,可建篮球场、小型足球场、乒乓球台等,供群众平时健身娱乐使用,也可以作为开展三人篮球赛、五人足球赛等群众性体育比赛的场地;体育广场则为老年人提供了晨练场地,青少年也可以在此开展轮滑活动;针对区内部分较高消费能力的人群开设网球俱乐部,利用“一场两馆”的室内空间,开设高级的健身会所。 文化娱乐平台深圳湾体育中心的运营充分考虑其体育战略意义和文化战略意义,强调体育场馆的专业功能与综合功能相结合,即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娱乐相结合,体育与商业相结合。 深圳湾体育中心内体育场观众席设置固定座位,体育馆固定座位,音响、照明、电视直播等设备的现代化程度高,服务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建成后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实现包括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会议、文艺、展览等商务活动,提供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三项主要功能。 商贸服务平台体育服务业具有传统服务业附加值高、产值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又作为新兴服务业具有吸纳和集聚能力强的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兴奋点。 未来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将形成以体育为主,集会议、会展、特色餐饮、零售、保健、培训等商贸服务行业于一体的综合商贸服务系统。 编辑本段五大特点特色一:体育建筑的创新“春茧”创造了高效的体育文化设施,在黄金地段建造高集聚性体育设施,营造一个城市价值高密度化、具有都市度假性质、市民体育休闲的环境,与周边的城市酒店、商业文化中心共同形成休闲度假地;“一场两馆”一体化设计,并同时与商业设施、运动员接待中心复合,相对于独立设置的单体建筑,更能有效、灵活的互相利用各种配套设施;有氧健身运动中心、健身俱乐部等体育综合体设施面向市民,市民可以根据医学数据的分析与专业指导,综合自身年龄、体力等素质选择不同的项目,轻松体验健康运动。 特色二:优美的建筑造型与活性化空间大屋面联系“一场两馆”,通过视觉上一体感的空间构成,形成标志性的城市景观;中心的“绿树广场”将向市民开放,可举办各种活动;体育用品专卖店、体育文化展示及其他服务设施,将成为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特色三:人性化的设计考虑到使用者及步行者的安全,“春茧”以“人车分流理念”为基础进行了剖面设计,将位于标高6米处的二层平台设定为主要通道,作为通往会场的步行者专用空间,既确保行人安全,又能在避难疏导上有效的发挥作用。 其次,在一层设置了体育馆内部人员车道、后勤车道和贵宾专用车道,作为专用的车行空间进行规划。 再次,将南北走向的次干道设置在地下一层,最终将行人与车辆分离开。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体育中心临海丰富的自然环境与西部商业文化中心,通过大屋面下的空间联系在一起,并可以步行穿越其中。 同时,体育中心通过人行天桥,与西侧、南侧的F1商务中心区及北侧的高新技术区形成紧密的联系。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中心用地四面均可以通过舒展的缓坡轻松进入。 各设施之间紧凑、一体化设计,尽可能缩短行走距离,配套设施布局简洁,内部流线简明清晰,标识设计醒目易懂的。 观众坐席、设施用房、卫生间、停车场均设置无障碍设施,为市民提供可轻松进出的、开放性的空间。 特色四:结构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春茧”的钢结构屋架被设计成具有装饰性的外形,既是结构构件,又具有装饰功能,表里如一。 “绿树广场”位于设施中心,是设施整体的主要入口空间,集公共性、聚会性于一体,是具有较高利用率的广场空间。 “绿树广场”使人们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充满光与影的“红树林”。 在“绿树广场”周边配置有体育用品专卖店及体育文化产业设施。 特色五:节能、节地、节材“一场两馆”一体化紧凑设计,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保留住利于今后发展的最大室外用地;各种设施紧凑集约设置,避免功能的重复,节省空间,节约建筑材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除常规的节能措施外,因地制宜,在建筑中尽量采用中水、太阳能等其他各种节能系统;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节能措施,利用大屋面收集雨水循环使用,能够降低运行成本。 编辑本段“一场两馆”体育场深圳湾体育中心体育场设有1个标准田径场和1个热身场,共有2万个座位,主要看台设在西侧,该侧约1.2万个座位,分为上下两层,中间设18个包厢。 在西看台下设计了附属配套比赛用房。 罩棚最高处平均高度约40米,满足灯具防眩光的要求,东侧设置透空天空走廊,让人们在观看比赛时能感受到海的气息。 体育馆1万多个座位的近圆形体育馆,比赛场地40×70米,可布置16张乒乓球台。 热身场地37×51米,可布置12张乒乓球台。 在比赛场地周围设计了附属配套比赛用房。 体育馆场地净空不低于15米,比赛(热身)场地、比赛用房设置及流线组织符合大运会比赛的需要。 固定座位合计1万席,可动座位3000席。 游泳馆游泳馆建筑面积达19,730平方米;比赛大厅设有固定观众坐席675个;游泳馆设有一个50×25米标准比赛池和一个25×25米训练热身池,可作为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游泳、水球等)、群众体育活动、业余及专业队伍训练等场地。 编辑本段活动赛事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中国深圳举行。 作为大运会比赛场馆之一的深圳湾体育中心,占地面积30.74公顷,位于深圳南山后海中心区,毗邻深圳湾和香港,主要建设内容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及商业运营设施,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届时将承担足球预赛、乒乓球决赛、游泳等比赛和运动训练功能。 深圳湾体育中心将是深圳未来的重点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市政府希望打造成标志性建筑、城市精品编辑本段经济战略深圳湾体育中心地处深圳湾海域和南头半岛交汇处,紧邻未来南山高密度金融商业区,滨海大道和深港西部跨海大桥在这里交汇,优美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和无与伦比的区位优势,将有效地吸引深、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广大消费群体。 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以一场两馆为主体,以大运会举行为契机,以大型赛事为依托,以全民健身为重点,集体育比赛、运动训练、全民健身、会展博览、商贸购物、文艺汇演、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大型体育中心。 在完成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规定的比赛任务以后,该中心将成为南山区全民健身的核心场所,成为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重要赛场,深、港、澳博览会展的靓丽平台,逐步发展为辐射珠三角的知名演艺中心,全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和旅游观光点,成为南山吸引国际友人健身、娱乐、投资的主要窗口,成为拉动南山经济发展、文化创新、商业繁荣的有力引擎。 占地2.4平方公里的南山后海中心区是深圳湾十五公里滨海岸线的重要相关城市功能区域,也是未来南山城区空间系统和城市活动向海东扩连接深圳湾的核心滨海城市功能区段,与目前已经开发建设完成的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一起承担区域中心功能。 南山后海中心区的基本功能定位为:依据深圳城市双中心的发展结构,形成服务南山主城区的核心区,包括商务办公、金融、酒店、商业、文化、体育、娱乐、服务业在内的多种城市中心区职能,并结合良好的南山内湖以及深圳湾自然环境,建设体现滨水环境特征的核心城区,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在生态环境、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绿化环境、商业环境、滨水岸线等方面形成特征。 交通附近乘车路线:地铁2号线 后海站公交:72路及其他路线 滨海之窗站
中日之窗,一个致力于推动中日友好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着服务宗旨,为各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日本资讯。 这里涵盖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日本的经济动态、政治局势、教育体系、文化传统、社会风貌、娱乐热点以及体育活动,同时也不忘关注日本留学的最新动态。 在政府和广大社会的支持与信任下,中日之窗已经发展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业界的重要桥梁,与国内行业协会、企业、高等教育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其团队成员由一群深耕中日交流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增进两国间的理解与合作贡献力量。 步入21世纪,中国与日本面临着共同发展的新机遇。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中日之窗怀揣着温故知新,共创未来的理念,期待与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书写中日友谊的新篇章。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扮演连接两国、促进交流的积极角色,共同书写中日关系的辉煌未来。
时隔12年,中国女排再次夺得奥运会金牌,56岁的“铁榔头”朗平和年轻一代的女排队员,让传承三十多年的“女排精神”,再次将全国上下点燃。 排球与足球、篮球并称为“三大球”,观赏性不亚于后两者。 中国的“三大球”中,排球成绩最好,而且 三十多年来形成了具有“女排情结”的庞大的群体基础。 但是,中国排球的商业化程度却远逊于足球和篮球。 在举国体制下的“大球”运动中,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女排连续拿下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五个世界冠军,一度辉煌并催生了“学习女排精神”。 中国生于80、90年代的年轻人,就算没亲眼见识中国女排最辉煌的年代,多少皆有耳闻。 自90年代以来的多年里,中国女排成绩历经起伏,在今年里约奥运会时隔12年再夺金牌,着实赚足了几代人的感慨。 排球在国家队层面很火,联赛层面很冷,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虽然中国女排频频交出令人振奋的成绩,但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吸金效应,远不如足球和篮球。 多年以来,中国金牌至上的体育战略造成了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众多运动项目的商业化进程,排球也是其中之一。 如今,政策层面推进联赛职业化改革,国内体育产业整体升温,各路资本介入,加之女排奥运会再夺金引发讨论热潮,中国排球能否真正迎来商业化的转机?没有赞助商的排球联赛2015年9月,朗平率领中国女排重夺女排世界杯冠军,排球迷们热情高涨,然而,一个月后的全国排球联赛的冠名商却仍然空缺了。 没了赞助商,也没了装备提供商,刚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排球,沉陷于商业开发困境,令人唏嘘。 中国从1996年创立排球联赛以来,先后有金施尔康、维达、步步高、安踏和361°成为赞助商。 2015年,彼时361°和联赛推广方中视体育的合同到期,排管中心和中视体育的合同要到新赛季排球联赛结束之后才到期,两者出现了时间差,361°退出后没有新的冠名赞助商接替,中视体育“兜底”承担相关的办赛费用。 中视体育对中国排球联赛的开发和包装运营被广为批评,连最基本的赛事转播场次都无法保证。 为期十年的合作到期后,2016年6月,体育之窗竞标获得了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推广权。 体育之窗曾运营过中国女排系列赛、2015女排亚锦赛、天津赛区女排联赛、中日女排对抗赛等多个排球赛事。 体育之窗签下合同之后对外称:“未来将与中国排协一起共同打造中国排球全产业链一体化开发运营体系,搭建中国排球联赛全产业合作平台,以此来推广中国排球联赛,做好中国排球联赛商务运营工作。 在联赛商务赞助、赛事运营、电视版权、特许授权、球迷票务、明星经纪、电子竞技、场馆建设等诸多方面。 ”具体的签约价格并未对外公布,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斌表示,与体育之窗合作签约价格与中视体育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中国排协在其通稿中称,与体育之窗的合作“标志着中国排球联赛的职业化改革,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也预示着中国排球联赛运营推广工作将向市场化和商业化大幅迈进。 ”从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排球运动不乏市场开发潜力。 据中国排协统计,2015-2016年赛季,中国排球联赛在引入外援、观众人数上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 男、女排联赛的决赛上座率基本超过了90%,其中男排决赛上海队的第二场比赛甚至出现了“超员”,上座率达到了107%。 职业化的基础是俱乐部制度。 将排球联赛进行商业化运作,前提是打破依附于金牌战略和全运会思维的体系。 职业化改革虽早在几年前就提及,但对比足球、篮球旗帜鲜明的市场化职业化大旗,排球联赛的路要难得多。 中国女排的庞大粉丝基础今天(8月21日)得到了充分验证,可谓“人气爆表”。 对阵塞尔维亚的这场奥运决赛收视率堪称逆天:媒体截取的全国电视收视率排行榜显示,CCTV5的收视率超过56%,排名第二的是同样转播这场比赛的CCTV1,两者之合达到惊人的70%。 同一时期湖南卫视、北京卫视、浙江卫视等电视台的收视率仅1%左右。 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被女排夺冠的话题刷屏,“女排精神”再次被引爆。 恒大女排的资本幻影中国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高调而来、低调而去,令恒大女排成为市场上一个从辉煌到黯淡的资本故事。 2009年,当时的恒大地产递交上市申请,在IPO缄默期,恒大高调入主广东女排,邀请郎平执教。 随后,恒大女排飞速崛起,从甲B跻身甲A,第一年就打进决赛,后连续斩获甲A冠亚军。 恒大女排以企业模式运作,注册资金2000万元,打造出了国内惟一一支完全职业化运营的排球俱乐部。 这波辉煌持续了5年,恒大女排的业绩开始走下坡路,“恒大不再投资女排,球队濒临解散”的消息广为流传。 公开报道称,2014年4月,恒大女排二队队员搬离恒大豪华公寓,让位给恒大男足。 恒大方面当时对此回应,广东恒大女排仍由恒大集团投资与管理,并将组队参加2017年全运会。 与此同时,朗平重回国家队执教。 2015年,恒大女排从甲A降入甲B。 国内体育产业化,“恒大式”的资本推动是“王道”吗?分析人士认为,恒大并非游刃有余,虽手握大把钞票,国内引援也寸步难行,全运会思维注定这段姻缘走不远。 另一方面,恒大找到了更有商业价值的运动——足球,遂抽身而退,将资金大力投向了中国男足,迅速两度拿下亚冠。 这让中国排球的职业化进程蒙上遗憾色彩。 官方的表态是,中国女排联赛从来都不是职业联赛。 排管中心主任徐利两年前在公开采访中表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文件,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中国的排球联赛是职业化的联赛。 我们仅仅是在专业队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根据中国排球的实际情况面向市场,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办法来操作这个联赛,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彻底的职业化的联赛。 ”去年,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对外称,排球改革将三步走,向职业化联盟靠拢,最终实现公司化运营。 这三步是:2015至2016年,尝试转变联赛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多元资本投入,扩展联赛市场;2017至2018年,加快推进俱乐部职业化建设,推出联赛俱乐部准入制,逐步实现球员自由转会;2018至2020年,简政放权,成立联赛股份制公司,实现管办分离。 “要把职业体育和全运会的体系分开,竞赛体系也要做相应改革。 全运会怎么运作?联赛怎么运作?要分别考虑。 我们也得客观认识排球项目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的不足,不能完全拿排球去跟足球和篮球比。 但是,在排球项目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应该是做得到的。 ”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文斌表示。 职业化的提法,几步走的改革战略,在包括排球在内的多个体育运动改革上被屡屡提及,却难动真格。 刘文斌今年3月公开表示,2016-2017赛季将是中国排球联赛改革的过渡赛季,各项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 计划将从2017-2018赛季开始,逐步实施联赛俱乐部准入制,同时改革排球竞赛体系。
上一篇: 日本体坛风云变幻,中国观众亲临现场